2012年10月22日《国土资源导报》4版。
莫言以及幽默
□ 阿文
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举国欢腾。一时“莫”字满天飞,报纸上的文字连篇累牍,网站上的报道层出不穷,电视里的画面铺天盖地,就连QQ群里,也有人调侃:鉴于莫言的成功,建议由莫氏家族人氏担任有关部门的要职,其中有财政部长莫贪,组织部长莫牛,宣传部长莫吹 ,交通部长莫堵,教育部长莫愚,新闻部长莫假,证监会主任莫跌等等。一个朋友甚至借用中央电视台董倩采访莫言的问候语“你幸福吗?”串烧了一把:“我要是能在《红高梁》地上,靠着《丰乳肥臀》,放《四十一炮》,而不会出现《生死疲劳》,也不招来《檀香刑》的话,我就幸福!”《蛙》!幸福原来这么容易!其实人家莫言当时是这样回答:我不知道。继而又解释: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,一切都放下,身体健康,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。我现在压力很大,忧虑忡忡,能幸福吗。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,你就会说太装了吧,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。“莫氏”的的幽默可见一斑。
莫言,其实人家姓管,大名管谟业。给自己取的笔名为“莫言”,就是提醒自己少说话。他兄弟三个,排行老小。25年前,随着电影《红高粱》的热映而一炮走红。电影的脚本就是来自他的小说《红高粱家族》。电影的一部分场景就是在高密拍摄的,为此,还种了40亩地的红高粱。看到一则消息,说电影开拍前,莫言把剧组的成员请到家里去。扮演“我奶奶”的巩俐,那天穿着一条粗布裤子、趿拉着鞋,腿上扎着绑腿,莫言母亲说:“这么个好闺女给打扮成什么样子了,你们这些鳖蛋,净胡闹!”消息还说,扮演“我爷爷”的姜文很能吃,还端着大盆子喝辣椒汤。他吃完要回屋。一脚把一只装满开水的热水瓶给踢了。只听到响亮的爆炸,瓶胆炸裂,玻璃碎屑沾在姜文身上。莫言安慰姜文:“此大吉兆也,这说明我们的片子要爆炸啊!”,看看,要照别人,准会说“岁岁平安”,人家莫言直奔主题,言“爆炸”的结果是“大吉兆”并果然“言中”,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成了一个无数人关注的地方!
莫言的父亲本来叫管贻范,最近莫言火了以后,竟有个别媒体称其为“莫贻范”。因此有人出来调侃,说“儿子英雄爹好汉,父随子姓”!不知道莫言和他的父亲知道后会作何感想。那个老人家我见过,非常质朴,当时县里要保留“莫言故居”,他死活不同意。其实,那也是他的故居,在里面住了七十年的故居,1993年才搬走了。《红高粱》里有一个人物叫王文义,是莫言的邻居,被莫言写死了。后来电影在村子里放映,王文义看了后很是愤怒,拄着一根棍子找到莫言的父亲,说我还活得好好的,你家三儿子就把我给写死了,我对你们家不错,咱们几辈子的邻居了,怎么能这样子糟蹋人呢?。莫言的父亲说,他小说里的第一句话就是‘我父亲这个土匪种’,难道我是土匪种吗?王文义说,你家的事我不管,但我还活着!后来,莫言探家时,买了两瓶酒给王文义送去。说,大叔,我是把你往好里写,把您塑造成一个大英雄了。王文义说,什么大英雄?有听到枪声就捂着耳朵大喊“司令司令我的头没了”的大英雄吗?随后王文义很宽容地对莫言说:反正人已经被你写死了,咱爷儿俩就不计较了。这样吧,你再去给我买两瓶酒吧。看看,人家的邻居都很幽默。不知道这次莫言的父亲被改了姓,会有何种反应?!
说了以上,又突然看到一个消息,说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老家平安庄涌进来大批的游客,“莫言旧居”人满为患,一位当地的领导来劝说莫言的父亲同意修缮莫言旧居时说:“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,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,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”。说的他老父亲一脸茫然。最有趣的是,“莫言的院子里种了一行萝卜,被踩得七倒八歪。有人在墙边发现了山药豆。两三个人跑过去摘了起来。一位妈妈跟女儿说,把山药豆煮了吃,明年咱也拿诺贝尔奖。莫言的二哥管谟欣站在一边,脸上看不出表情。”无奈啊,文学和文学家这样受推崇,是不是也是一种幽默呢?
莫言的老父亲是庄稼人, 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,知道土地的重要和雨水的关系。儿子得了奖,怎么“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”?但莫言是了解父亲和家乡的。他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:各位朋友,好久不见。如说想念,那是谎言。如说不想,也是扯淡。该见就见,不见不散。我回高密,浇麦抗旱。一片白霜,水里含碱。我爹保证,亩产过千。不由感叹,忆起当年。亩产二百,已算丰产。上周大雨,雷霆电闪。旱情解除,打马回转。今年口粮,不会犯难。最后,以莫言给高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于道河写的打油诗作结:生长万物育苍生,承载国家与乡情,莫道土地爷官小,诸神之中他最灵。
评论